运动员退役后的转型与发展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。从艺术体操运动员到体育教育学者,1985年出生的何超凭借拼搏进取的劲头,不断超越自己,完成了从赛场到讲堂的蝶变。
何超现任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副教授、教育学博士。她原是一名艺术体操运动员,曾获全国艺术体操青少年组冠军。2006年,她从南京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毕业后,进入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任教。
“体育教师不仅是技术的传授者,还是教育创新的推动者。希望通过构建学习共同体,助力教师在职业发展中找到新的突破点。”何超不满足于日常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讲授,还对体育学生、Bwin必赢app体育教师的培养方式和学习内容进行深入思考与研究。她希望通过实践和理论探索,为学生和体育教师提供更丰富、更有效的学习与发展路径。
何超主持和参与了多项科研项目。在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“国外教师学习模式对江苏高校体育教师拓展学习模式的启示研究”中,深入剖析国外先进教师学习模式,并结合江苏高校体育教师的实际情况,提出一系列建设性观点和策略。她以《高校体育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路径研究》为题,撰写论文阐述构建学习共同体需关注体育教学的具身性、职后学习的在场性,以及知识获取的完整性。她提出通过创设情境学习氛围、注重叙事访谈运用、加强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及设计“三阶段论”学习过程等举措,有效提升教师职后学习质量,为高校体育教育注入新活力。
“反工作绝非单纯的技术问题,也是法治问题。我们必须在严厉打击违规行为的同时,充分保障运动员的合法权益。”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“反法治体系及防控机制研究”子课题之五“反教育培训体系及防控激励机制”的主要参与者,何超剖析相关法律法规,搜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,促进经验资源共享。
此外,何超还在《体育与科学》《体育文化导刊》《InternationalJournalofSportsSciences&Coaching》等知名期刊发表多篇论文,参编英文学术著作章节,并参与编写《大学体育与健康》教材。
源于对体育的热爱,何超在竞技、教育、文化和法治等多个领域不断学习和探索,期望从多视角为体育行业的实际问题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。“青年体育学者应时刻紧盯国家体育战略需求,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运用学术研究解决实际问题,为体育行业的发展贡献具有实际价值的成果。”何超始终以当艺术体操运动员时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,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理论,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为体育教育提供新思路,为体育人才培养贡献力量。(转自3月19日《中国体育报》02版)
国家体育总局通讯地址: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2号邮政编码:100763联系电线网站联系电线